找到相关内容68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发自心中的爱语

    让自己收摄六根,专注用功。如此一来,居士感受到道场对她的肯定及善意,即能产生信赖与好感,因而更喜亲近佛法。   心直口快,缺乏对他人的关照及体谅,说出来的话反而会有反效果。我们总以为直言进谏便是真心...

    见憨法师

    |沟通|口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0/0939161539.html
  • 念戒、念僧、念无常

    因定发慧,是则名为三无漏学。”有戒为根本,收摄六根,不为外境所动,进而增长智慧,就能拔除我们无始劫以来的无明烦恼,而获得解脱涅槃,而不再受生、老、病、死等等无常之苦。戒,是佛陀的大慈悲,为...

    释见迈

    戒律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1/2257442035.html
  • 发自内心的爱

    也枉费她对打点自己的用心;反之,若先赞叹她对衣著的别出心裁、品味独到,进而令其了解在道场简朴的衣著,更能让自己收摄六根,专注用功。如此一来,居士感受到道场对她的肯定及善意,即能产生信赖与好感,因而更喜...

    见憨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24840958.html
  • 佛法五化运动

    此外,科学是用仪器向外探索,佛法则是收摄六根,用“觉性”这本具的仪器向内观照。大和尚曾开示:“佛法是科学中的科学。”我们若能以佛法的禅修、止观,使每个人的心如同精密的仪器,觉察、觉照心念,心定下来自有...

    见涅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147557.html
  • 六根----修行的切入点

    脑中就浮现上次的记忆,口水都分泌出来啦!这就是六根对六尘生六识的观察。  依六根修,是定与慧的修习。在正念正知之中,收摄六根,不散乱、不昏沉,即是定。这不是封闭式的隔绝外境、专注于所缘境,而是了了分明、宁静、安住于当下所发生的现象。收摄并不妨害日常生活,且对我们的心有适度的防护作用,不致因为攀缘尘境而生起种种烦恼。  其次,依于六根也可以修习智能:就在六根对六境生六识的当下,现观其无常变化、因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849589.html
  • “分别”与“执著”

    。佛陀天天教人“分别善恶”、“分别法与非法”、“远离欲恶、不善法”,就是提醒我们要充分运用分别的能力,成就“分别智”。“不分别”特指禅定中,收摄六根,专注一境,不起杂念。“无分别智”是指定中不受六根...的副作用,而不是去掉“分别”能力。“先得法住智,后得涅槃智”,先要有认知缘起法的能力,才有可能进一步达到解脱。人类靠六根(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)、六识(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)认知情境,...

    释显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3552818.html
  • 六根——修行的切入点

    !这就是六根对六尘生六识的观察。  依六根修,是定与慧的修习。在正念正知之中,收摄六根,不散乱、不昏沉,即是定。这不是封闭式的隔绝外境、专注于所缘境,而是了了分明、宁静、安住于当下所发生的现象。收摄...六根——修行的切入点  黄国达  若以六根入门,外易离境,内可观心,可说是居于中介地位;不必有深定,   也可身心安定,不必有深慧,也可以观察到根、境、识的依存缘起,颇为善巧。  修行的法门很多,各...

    黄国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51854535.html
  • 玉琳国师药师经题语

      玉琳国师药师经题语  予辞恩绝尘、不暇披览。偶入藏阅药师如来本愿功德、不觉手额失声、愿人人入如来愿海也。或问何於此经惊叹如是。告之曰、予见世人顺境沦溺者不一。富贵可畏、甚於贫贱。今此如来、使人所求如愿、遂从此永不退道、直至菩提。则欲於王臣长者、一切人中、作同事摄。不乘如来愿航、何从济乎。大凡修持、须量己量法、直心直行。诚能厌恶三界、坚志往生、则专依阿弥陀经、收摄六根、净念相继、所谓执持名号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61363499.html
  • 持名•观照•净土

    正如弥勒化身之布袋和尚所言:“六根清净方为道”所以,当念佛的时候,时刻注意收摄六根,念佛功深,就可使心时刻安住于清净。所以千万不要认为取相就是观照。   丙:“唯心净土,自性弥陀。”各宗行人好以玄理...必须有正念,方能感得弥陀接引。不明因佛现前而住正念,非住正念而佛现前。   乙: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中云:“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入三摩地,斯为第一。”行人多以为“净念相继”就是静下心来念佛,不生...

    延德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71881090.html
  • 禅思何妨在玉琴——僧人琴家源流初探

    南北,琴不离身。近代代古琴大师管平湖也曾于苏州灵岩山中得悟澄和尚整理指法。   可见琴道与佛家义理亦可相通。因此之故,佛门僧人、居士操琴者众,以古琴静心养性、调理身心,体味静远淡逸之静境,确有收摄六根之效,可助 “明心见性”之禅修。正如杨巨源《僧院听琴》诗云:   禅思何妨在玉琴,真僧不见听时心。   离声怨调秋堂夕,云去苍梧湘水深。 ...

    延德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72281096.html